查看原文
其他

博科访谈会(十):PhD走向教职之路

Original 博士科普 2023-02-24

Attention Please~

博士科普采访系列 — PhD走向教职之路


还记得你小时候写的那篇名为“你长大了想做什么”的作文吗?很多小孩都曾写下:我长大要做一名科学家。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而选择读博的你,那颗探索宇宙和人类奥秘的心还在炽热地跳动吗?在经历过通宵的实验、写过“难产”的文章、改过无数遍的毕业论文,历经过重重磨难的你,现在还保有当初那份对科研得热情并愿意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吗?

Mike老师亲述了他找教职的故事和经验,希望能对仍保有这份信念的你有所启发。


本期嘉宾介绍:

Mike博士学习工作轨迹:博士5年+ 博后3年半 + 助理教授(境外)。



01

为了继续学术道路我付出的努力



Question 01:请问您选择继续学术的原因是?


Mike:首先我自读博士以来,就一直就希望找一个可以对工作时间进行自由支配的一个位置。相比较业界来说,学术界能够满足我这个诉求的机会更多一些。从另一方面上来讲,我也想把自己的知识转换成研究成果,想要最终实现自己的research idea。
另一方面我自己也非常喜欢跟学生打交道,综合来说学术界也比较适合我。

[小总结:个人需求 + 正向激励,职业选择是兴趣和积累共同的结果。]


Question 02:为了找教职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

Mike:总的来说,你需要积累个人各个维度的能力。第一你的文章不能差,这是首要的。第二是你和导师的关系,如果你能力强,能够获得导师的认可,那么你的推荐信就必然强。第三你可能需要去一个好学校做博士后,因为现在的情况仅仅博士毕业对于理工科来说找教职可能是不够的。总结来说,找教职的时候你会需要满足文章要求,需要推荐信,以及比较好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小总结:文章、推荐信、背景,缺一不可。]


Question 03:当时大概申请了哪些学校,有多少面试、多少offer呢?

Mike:当时国内国外我都联系了,我申请的学校有10来所,拿到面试的有4-5所。最终我选择了一所各方面我比较满意的学校。

当然找教职并不是一年时间就可以直接搞定的,你需要前前后后花费很多的时间,我自己从博士后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找教职,前后花了大概三年多的时间。


[找教职小建议:要广撒网,也要重点努力哦。]


Question 04:在教职市场上最有力的筹码是什么?

Mike:我认为在教职市场上最有利的筹码是你把你自己要做什么和已经做什么讲清楚,告诉别人为什么你自己做的东西与众不同。你把这一点讲清楚,讲透了,就必然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结果。

当然你的文章,你的推荐信和你的学习和工作经历,都是你获得到面试并且能与别人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的筹码,所以刚才提到的这三点同样都十分重要。


[小建议:文章重要,job talk和科研沟通能力同样关键。]



02

在你心中教职是?



Question 05:您觉得做科研是一种精神追求吗?还是仅仅是一份工作?


Mike:我认为我们还是应该把它当做一份工作。一旦走上教职这个位置后,我们还是要平常心对待它,它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我们不要把它神圣化,也不要把它特殊化。

但是你也最好能够同时能够享受科研。我举个非常简单例子,在我做本科毕设的时候,我遇到过一个题目,大概是你通过编程去分析一组数据和实验中的一个模型。一直以来我就没有太想清楚这个问题,编程上也没有太多头绪。直到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突然就想到这个问题的一个解法,也可能是那一瞬间一个灵感的出现。我就立马就爬起来,大概是凌晨,很快写完代码并且运行成功。这个事情对于我当时来说,就说明我可能在潜意识中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思考过程当中的确它产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我当时是非常的开心的。
这个事情是发生在我读博士前几个月的时候。这件事情以及很多类似的事情逐渐加深了我自己去探索和收获这样一个正循环的机制。所以总的来说科研是一份工作,当然如果你可以享受科研这个过程,那也非常好。

[小总结:教职就是一份普通的工作。]


Question 06:和预想有不同吗?

Mike:当然会和我预期的会有一些不同。我们做教师的本职工作,其实并不是科研,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教学,这一点我一定要强烈地提出来。教学是我们的首要工作,科研是我们研究的过程,我们做科研有的时候是为了更好地教学。
当然,在找教职的过程当中,我认为以后就是做研究发文章,但是当真正开始了教学工作之后,才会发现还有很多额外的事情要做,比如要带学生,要备课上课,要为系里服务为学校服务,要去申请基金,甚至需要去做很多科普活动,这些事情都会把你的时间填充得非常满。

Question 07:这份工作对您的技能库有什么拓展吗?

Mike:总的来说,我发现入职之后,自己需要学的东西更多了。
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你需要把时间分配得更合理、更有效。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我原来的导师,他是领域内非常知名的一位教授。虽然他组里的学生和博士后有很多,但是平时我们给他发邮件,他都能非常迅速地给我们反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现在自己当了老师之后,才发现如果很多事情你没有在第一时间处理,你可能就会忘记处理这件事情。这一点是我认为每一个年轻老师入职之后都应该学习到的一点,如何把时间分配的更合理更有效。

[小总结:教职不仅仅是闷头搞科研,也需要各项技能加身哦。]


03

想找教职应该如何准备?


Question 08:境外找教职怎么作准备?

Mike:境外的话,很多地方都是有明确的招聘季的。一般从9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他们开始审简历,大概12月份左右。
你一份教职申请的材料包括cover letter,research statement,teaching statement,还有一些学校要求diversity statement。你不要看材料数量不多,但是你要把它打磨精致的话是很花时间的。尤其是如果你要申请境外的学校的话,它一般都是纯英文的,这一套过程当中你要反复的精进你的语言,反复的斟酌你研究的方向和思路,所以这一套下来其实很花时间的。
另外我听说很多高校会有针对教职申请提供的一些辅导。这些辅导会从夏季的时候就开始,所以说如果你打算找教职,你至少需要在夏季的时候就开始你整个资料的准备,到最终到你拿到教职,这一套流程下来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Question 09:面试有什么小妙招吗?

Mike:面试的话,一般大概有两个面试。第一个是phone interview,就是一个电话的面试,这个时间长短不一。他们叫做committee也就是教师委员会的人会请你做自我陈述,讲讲自己做了什么,之后再回答他们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一关通过的话你就会被邀请去学校进行实地面试。在onsite interview过程当中,你有两个事情需要做,第一个事情就是要求你来做一个报告,向学校介绍一下你的工作,以及你将来要干什么。第二个任务就是去跟系里的教授们进行沟通和交流聊天。在这样一个过程当中,系里的教授们会了解你的情况,你也会了解系里的情况。Onsite interview可能会持续一天也有可能是两天,这是非常累人的一个活动,因为你需要在这个过程当中时刻保持非常高的一个专注力,这是很不容易的。


Question 10:国内找教职应该如何规划呢?和境外申请有什么不同?

Mike:大陆学校招聘和境外申请会有一些不同。大陆招聘海外人才有一个趋势,就是会通过论坛的形式来进行招聘。很多高校会组织一些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论坛,让高校和求职者互相了解认识。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有面试和私下交流。
除了这种论坛以外,现在国内有很多国家高层次人才项目,这些项目的申请都是比较程式化的。你什么时候申请,需要什么资料,包括申请之后的一些流程都是比较固定的。具体这些情况你可以向你的申请单位或申请的学校进行了解,他们都会对你进行非常明确的一个指导,不能一概而论。


Question 11:对我们在找教职的博士们有什么建议呢?


Mike:第一是无论如何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对于自己的研究要提前梳理,对于自己将来要做什么也要提前理顺、规划。因为你在申请的过程当中需要不停地针对每一所学校去个性化地修改你的申请材料。所以说在你前期准备的过程当中需要把自己更加通用的一些申请材料准备好,比如说我要做什么,我以前做了些什么,我做的工作中的亮点,以及受到了什么样的相关报道,这些事情都需要你提前花时间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二是大家在科研或者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或者拒信,大家可能会信心不足。这种时候更需要给自己一个信念,不要气馁,当你信念足的时候,有的时候会慢慢的产生一些比较积极正面的一些结果。祝大家都能找工作顺利!


[小总结:找教职过程繁琐,一定要提前做好规划!]


END


科研意味着无数的失败和零星的成功,而正是这些成功让我们更加成功。愿我们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在科研的道路上继续发光发热。


老师:Mike

编辑:蜜桃乌龙

采访:卡路里

录音:饭团


END
聊一聊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找工作的你,焦虑吗?走向业界的博士们令人头秃的博士之后—博后
点击二维码解锁更多精彩内幕

博士科普,Philosophiae Doctor Science Network,加拿大官方认证非营利性协会,诞生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建立国内外科研交流桥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